Go语言Goroutine泄漏现场:从一次线上事故说起
Go语言Goroutine泄漏现场:从一次线上事故说起
最近线上服务出现了一次严重的性能问题,CPU占用率持续飙升至100%,最终导致服务瘫痪。经过一番排查,最终发现罪魁祸首竟是——Goroutine泄漏!
这次事故让我深刻体会到,在Go语言并发编程中,Goroutine泄漏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。它不像普通的内存泄漏那样容易被发现,往往会在潜移默化中蚕食系统的性能,直到最终爆发。
事故回放
我们的服务是一个处理用户请求的微服务,使用了Go语言编写,并大量使用了Goroutine进行并发处理。在高并发情况下,服务运行一段时间后,CPU占用率会逐渐升高,最终导致服务崩溃。
我们首先怀疑是数据库连接池出现了问题,因为数据库连接池的资源未及时释放,可能会导致连接耗尽。但是仔细检查后发现,数据库连接池并没有问题。
接下来,我们开始使用Go自带的runtime
包的监控工具,检查Goroutine的数量。结果发现,Goroutine的数量在持续增长,而且增长速度非常快!这最终指向了Goroutine泄漏。
泄漏原因分析
经过仔细排查代码,我们发现泄漏的原因在于一个HTTP请求处理函数中,没有正确地关闭Goroutine。
该函数启动了一个Goroutine来处理耗时操作,例如网络请求或数据库查询。但是,如果该函数执行过程中出现错误,或者请求被取消,这个Goroutine并不会被关闭,导致其一直运行,占用系统资源。
func handleRequest(w http.ResponseWriter, r *http.Request) {
go func() {
// 处理耗时操作
defer func() {
// 错误处理,但缺少Goroutine关闭逻辑
if r := recover(); r != nil {
log.Printf("Error: %v", r)
}
}()
// ...耗时操作...
}()
}
这段代码中,defer
语句只处理了panic
,并没有处理其他类型的错误,也没有显式地关闭Goroutine。
解决方法
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很简单,就是在handleReques
函数中,使用context
包来管理Goroutine的生命周期。
func handleRequest(ctx context.Context, w http.ResponseWriter, r *http.Request) {
go func(ctx context.Context) {
defer func() {
if r := recover(); r != nil {
log.Printf("Error: %v", r)
}
}()
select {
case <-ctx.Done():
log.Println("Goroutine cancelled")
return
case <-time.After(5 * time.Second): // 设定超时时间
log.Println("Goroutine timeout")
return
case result := <-someLongRunningFunc(ctx): // 耗时操作
// 处理结果
}
}(ctx)
}
通过使用context.Done()
通道,我们可以优雅地关闭Goroutine。如果context
被取消,select
语句会立即返回,关闭Goroutine。
同时,我们还设置了一个超时时间,防止Goroutine无限期地运行。
总结
这次Goroutine泄漏事故,让我们深刻认识到,在Go语言并发编程中,一定要注意Goroutine的生命周期管理。要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,避免出现Goroutine泄漏,确保应用程序的稳定性和性能。
建议大家在编写Go程序时,尽可能使用context
包来管理Goroutine的生命周期,并设置合理的超时时间,避免出现类似的线上事故。
此外,定期监控Goroutine的数量,也是预防Goroutine泄漏的重要手段。